会议背景

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在《巴黎协定》框架下,195个缔约国已明确将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作为应对气候危机的核心路径。新能源正在快速成为全球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气候变化加剧新能源年际和月度波动,给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市场交易和安全保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展新能源发电年度预测有重要意义。

为应对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挑战,推动新能源发电中长期预测技术进步,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合作组织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了《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研究报告。2025年4月21日,在中国·北京举办《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成果发布会,旨在共同探讨能源与气象融合领域重大问题,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会议议程
时      间 内      容
致辞发言
主持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 周原冰 
15:00-15:10 观看《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宣传片 
15:10-15:20 合作组织领导致辞,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 刘泽洪
15:20-15:30 中国气象局领导致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熊绍员
成果发布环节
主持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 周原冰 
15:30-15:50 发布《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成果 
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杨 方 
Panel环节
主持人: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巢清尘 
15:50-16:5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 张 琳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肖 潺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新能源部主任 刘 硕 
中国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周朝阳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鲁宗相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刘 飞 
会议总结
发言人:合作组织副秘书长 周原冰 
研究成果
《数智化坚强电网》

《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

会议将发布《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成果。风能和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可再生、低碳和分布广泛的特点,是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提升新能源发电能力预测水平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市场交易规则、应对极端天气、推动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组织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开展新能源发电中长期预测问题的技术攻关,体现了能源和气象机构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而共同努力的决心。通过整合气象要素预报数据、全球风电光伏场站位置信息和新能源发电能力预测模型,构建了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新方法,并对2025年全球及主要国家的新能源发电能力进行了预测。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新能源发电能力的年际间差异,为政策制定者开展年度能源平衡分析、制定化石燃料储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远期能源战略决策、能源系统规划、优化能源结构提供参考借鉴;为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与风险管理策略提供新的专业视角。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研究不仅是技术的探索,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科学预测和行业应用,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资源,将为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源系统贡献新的智慧和方案。

会议直播